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肿瘤学 > 国际肿瘤学杂志
编号:10502258
结构性心理教育干预在癌症病人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0年6月第27卷第3期
     结构性心理教育干预在癌症病人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王建平(综述) 林文娟(审校)

     摘 要 结构心理教育干预在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理论指导下,综合了各种心理干预的有效成分, 以心理支持为基础,小组干预为形式,将应激处理、健康教育与应对技巧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干预方法。研究证明这套方法不但能够提高病人生存的质,还能延长生命,成为一种有效地心理干预方法,可运用于各种类型的癌症病人。

     关键词:心理干预 癌症病人 应激失调

    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一种威胁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80年代每年死于癌症者约90万人,90年代初,每年死于癌症者约130万人,现有癌症患者约300万人[1]。过去,对癌症病人的关怀基本上集中在临终阶段。现在,这种心理干预已经扩展到了帮助人们如何面对癌症,帮助癌症病人应付癌症诊断和治疗所带来的影响,使其心理和躯体发生积极的变化[2,3]
, 百拇医药
    一、癌症5个阶段的心理反应

    癌症病人整个患病过程大约可以分为5个阶段[4]。每一个阶段都有正常的适应性行为反应和不正常的不适应性行为反应。

    (一)诊断前阶段

    适应性反应包括对真实症状的害怕和恐惧,不适应反应是夸大身体的变化或过分警觉。

    (二)诊断阶段

    休克和不相信是多数病人对待诊断的初始反应。开始阶段的否认可能是抵抗过度焦虑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愤怒(有时指向医生和家庭成员)、悲伤、抑郁和个人受伤害感都可能随之而来。通常状况下允许病人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焦虑、无助、无望、自责、失眠、易怒和无法集中注意力等在这段时间里是正常的;被害(为什么是我?)的感觉也可以理解的。不适应的反应包括:过度否认、失望、抑郁和寻求医学以外的其它治疗。
, 百拇医药
    (三)治疗阶段

    手术常常使人产生害怕和失去一部分身体的感觉。不适应的反应包括:回避、寻求其它治疗方法、术后反应性抑郁、或者严重且延长的术后伤害反应。化疗可能引起预期性焦虑、恶心和体像的改变;但精神错乱、器质性脑综合征和孤独引发的心理失衡是不正常的化疗反应。放疗可以引起对被遗弃、机器和副反应的恐惧,如果这种反应很严重,就可能出现类精神病样的反应,如鲜明的妄想和幻觉。

    (四)复发阶段

    癌症病人对复发的心理反应类似于诊断阶段,如果治疗失败,对治疗的信任感明显降低,但寻求其它非医学的治疗方法在这一阶段似乎更加常见。

    (五)终极阶段

    一旦到了这个阶段,病人常常意识到病情进展和不可逆转性。最常见的情绪反应是恐惧:害怕被健康关注者遗弃、害怕失去镇静、躯干功能和尊严,害怕疼痛,放心不下未完成的事业。
, 百拇医药
    二、癌症对病人心理的影响

    有关癌症对情绪的影响,研究最多的是患乳腺癌的妇女。乳腺癌病人与一般手术病人或乳腺良性肿瘤的妇女相比,其焦虑和抑郁程度最重[5]。研究发现,病人开始最突出的问题是担忧疾病本身,后面的一段时间主要是各种负性情绪占了主导地位,在接下来的3~6个月里,一连串的问题暴露出来,比如躯体不适、担忧治疗、经济困扰、家庭和社会问题等。

    明确癌症病人的心理需要是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研究表明[6],各种实体瘤病人感到焦虑的内容依次为:家庭事务、情感刺激、经济问题、工作事宜、社会生活、性生活以及处理医院事务;女性多于男性。

    三、4种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

    心理干预在疾病过程中的效果以及对病人应对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与标准的医疗干预结合起来,可以增强病人心理上和情绪上的良好适应,促进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最常见的4种心理干预方法是:教育、行为训练(催眠、引导性想象、放松训练、生物反馈)、个体支持和小组支持。
, 百拇医药
    (一)教育

    一般来讲,单纯的教育干预对改变态度和提高应对是不够的。一项单纯教育与教育结合咨询的对照研究表明[7],教育结合咨询组的病人抑郁、敌意和焦虑均降低,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和参加户外活动的比例均提高,而单纯教育干预则没有显示出同样结果。

    (二)行为训练

    已证明,放松训练和催眠对降低化疗后的恶性、应激失调和生理激活水平是有效的[8,9]。在一项随机设计的研究中,对放松和想象是否能够降低早期乳腺癌病人应激失调水平[10]进行了检测。干预6周末时,干预组比对照组整个应激失调水平明显降低(放松加想象组报告比单纯放松组降低更加明显)。

    (三)个体支持

    癌症疾病本身的应激加上创伤性的治疗使病人产生情绪支持的需要。在对晚期病人进行的干预(接受咨客中心治疗)对照研究中显示[11],功能状态和存活时间在两组间无差异,但是3个月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这种差异持续了1年。
, 百拇医药
    (四)小组支持

    小组支持的作用经常体现在提供情绪支持的心理干预中。研究发现经过小组干预病人的斗争精神明显增强,焦虑、无助、和宿命论明显降低,有些效果持续到4个月随访时[12]。一项随访10年的研究发现,干预组的生存时间比对照组的生存时间延长了。

    四、结构性心理教育干预的设想和理论基础

    (一)设想

    回顾对不同干预模式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干预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但也显示出各自的不足。结构心理教育干预欲综合以往各种方法的有效成分,形成一套包括健康教育、应激处理和应对技巧训练的综合方法[3],同时又考虑到不同病人的不同需求,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干预模式。小组支持的干预形式为所有病人提供了基本的支持。
, 百拇医药
    (二)理论基础

    根据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人的生物功能(躯体的或医学的)、心理功能(情绪的)的社会功能(与他周围世界的关系)在同一时间是同等水平的。健康状况取决于这3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治疗如果仅仅局限于生物或医学方面而忽略其它方面是不符合逻辑的。结构性心理教育干预的目的是在这3个方面上均有帮助。通过干预使病人能够很好地对待癌症的诊断、治疗及复发、也希望这些干预技巧和知识对病人将来生活中的其它方面有所帮助。

    1.生活的轨道和假想的世界:每人都有一个朝向一定目标的向前的生活轨道和实施其目标的计划,这些目标和计划就是假想世界的部分。

    2.生活轨道的阻断:像癌症这样的疾病,潜在且严重阻碍一个人向前的生活轨道。这种阻碍是一个严重的应激源,可以引起严重的生理、情绪和心理的应激失调。

    3.生物和心理治疗:在获得适当的生物和心理治疗后,一个人会在一个新的假想世界里继续其向前的和生活轨道,这个假想的世界可能比以前的更好。
, 百拇医药
    4.支持类:可以认为一个人的支持系统是由四个主要方面组成,就像一个建筑物一样,一个建筑物的牢固需要四根柱子,如其中一根倒塌或不牢固,那么这个建筑物就可能会倒塌。“建筑物”的第一根柱子是自我,自我是指一个人的积极方面,能表明他或她的人格、成功的过去经历、应对的能力和对生活乐观的态度。第二根柱子是家庭和朋友。家庭和朋友是情绪上支持的重要资源,文献已经显示了这种支持类型在个体面对疾病时的重要性。第三根柱子是工作和(或)学习。工作和学习可以提供满意和正性分心的资源。同事和(或)同学也是有价值的情绪支持的资源,如果与他们保持联系,可获得好的建议。第四根柱子是宗教信仰。宗教的许多形式均是支持性的资源,某些宗教的基本信条有助于一些个体接受和处理癌症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情绪问题。

    五、结构性心理教育干预的内容

    (一) 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地使每个病人了解与健康有关的信息。比如,让乳腺癌病人了解乳腺癌的不同类型、不同的治疗模式及良好的随访规则(每月乳腺自查,每年乳腺照射和医生检查)。此外,将有关癌症营养和免疫系统的小册子发给每个病人,并组织讨论。
, 百拇医药
    (二)应激处理

    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第一,教病人如何认识应激,有两个含义:辨明应激和对应激的反应(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第二,实际地处理应激,包括四个方面:①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消除应激源;②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矫正应激源,使应激强度降低;③通过努力以一种新的“眼光”对待情境,改变对应激源的态度或认识;④通过放松技术改变躯体对应激源的反应,教会病人简单的放松练习方法,鼓励病人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此外,教会病人如何在急性应激情境中运用这种简单的练习。

    (三)应对技巧

    主要目的之一是增加病人对好的应对技巧的意识。良好应对的关键成分包括:乐观主义(期待好的变化)、实践(选择和改变的可能性)、可塑性(改变策略使问题发生变化)、丰富的资源。具体方法如下:①给病人讲解应对方法的概念,已经证明三种应对策略(积极-行为-积极-认识和回避)的前两种有效的,第三种常常是有害的。运用积极-行为和积极-认识应对的病人具有更积极的情绪、高水平的自我评估和少的躯体症状,而较多运用回避应对的那些病人通常有较高水平的应激失调,如焦虑、间接表达和愤怒、抑郁和低的生活质量。②告诉病人,特殊类型的应对策略没有好坏之分,其效果由特定的情境所决定;同时也让病人懂得,已经知道没有什么效果的策略偶尔使用也会产生效果(通过大喊发泄情绪),但如果超出其运用范围则产生的问题会多于解决的问题。③教会病人解决问题的5个步骤:放松、认识问题、充分讨论可能的解决办法、选择和履行一种适当的和潜在的解决方法、评估。④将应激处理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技术与应对方法整合在一起,并将其应用到特定情境之中。正性的应对策略已证明是一种减轻应激和提高应对的措施,包括学习解决问题方法、实践,通过10种常见问题或情境制作的一系列应对图片的练习,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个人问题中去。研究发现,严重应激的病人较少运用应对策略,即使运用也是无效的,很少能够解决与严重疾病有关的问题。
, 百拇医药
    (四)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在整个心理干预过程中是最基本的。从介绍性谈话开始(向前的生活轨道),到危及生命的疾病干扰(对这种向前生活轨道的阻碍),心理支持的基本原则是,运用恰当的医学知识和心理治疗,发展新的假想世界和继续向前的生活轨道。介绍性谈话围绕着一个人的支持源与一个建筑物的支撑物如何相似这样一个主题展开,正如一个建筑物需要有4根柱子才能立起来一样,人需要有4种支持源才能健康:自我、家庭和朋友、同事和(或)同学、以及宗教信仰。在介绍性谈话以后,干预组的成员讨论由10种情境引发的许多话题,从与疾病有关的担心和家庭问题到与医生的交往。病人们发现,与别人分离感受、体验(好的或坏的)以及成功的应对事迹对降低和减轻孤独感是有益的。

    结构性心理教育干预方法的优点体现在,教病人学习如何与健康关注人员合作,积极应对以增加他们对自己健康关注措施的责任感;如果干预成功了,说明正性的应对模型已经建立,病人就会将成功的技巧运用到当前的和将来的各种应激情境中。
, http://www.100md.com
    六、结构性心理教育干预在新诊断的恶性黑色素瘤病人中的运用效果

    将新诊断的恶性黑色素瘤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医学治疗)和实验组(进行常规医学治疗的同时进行结构性心理教育干预)。在基础测量时,入组的病人均报告有中等到高水平的应激失调。在经过6周的心理干预后,实验组病人(38人)与对照组病人(28人)比较,实验组病人的应激失调明显降低,多数应用了积极-行为和积极-认识应对方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免疫功能也随之提高,直到6个月和1年随访时。令人惊喜的是,基础测量时严重应激、高水平应对和随着时间提高的积极-行为应对病人,复发率和死亡率均低[13]

    结 语

    结构性心理教育干预是一种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各种心理干预方法的有效成分,以心理支持为基础,将应激处理、健康教育与应对技巧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小组形式的综合性干预方法,并又针对不同类型癌症形成各种癌症的干预模型。研究证明,结构性心理教育干预不但能够提高应对的有效性,降低应激失调,而且可延长生存期,尤其是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非常明显。近年来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并运用于各种类型的癌症病人。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 Fawzy F1,Fawzy ZW, Canada AL.Psycho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programs for Patients with Wancer. In: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Educational Book. Alexandria, Virginia: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1998;396~411

    3 Fawzy Fl.European J of Cancer,1999;35(11):1559~1564

    4 Fawzy FI,Fawzy NW.Psychosocial aspects of cancer.In: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Cancer. Menlo Park,CA: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82;111~123
, http://www.100md.com
    5 McDaniel JS, Musselman DL,Numeroff CB. Psychiatry Ann,1997;27:360~364

    6 Grassi L,Malacame P, Maestri A, et al. J Affect Disord,1997;44:21~30

    7 De Wit R, Van Dam F, Zandbelt L, et al. Affect Disord,1997:73(1):55~69

    8 Hall G.Eur Psychologist,1997;2:118~124

    9 Arakawa S.Cancer Nurs,1997;20(4):342~349

    10 Montgomery GH, Bovbjerg DH. Physiol Behav,1997;61:737~741

    11 Coward DD.Oncol Nurs Forum,1998.25(1):75~84

    12 Robert CS, Piper L,Denny J,et al. Health Soc Work,1997;22:133~141

    13 Fawzy FI, Fawzy NW.Dermatologic Therapy,1999;10:88~96, 百拇医药